当前位置:川藏线包车旅游网育儿如何给孩子讲万圣节的来历 怎么说让孩子能理解万圣节
如何给孩子讲万圣节的来历 怎么说让孩子能理解万圣节
2022-06-27

昨天去逛街,八宝网的遇到一波一波万圣节扮相古灵精怪的小盆友在家长的陪伴下满脸的快乐和开心。对于孩子而言,万圣节和感恩节、圣诞节一样,在他们的世界里“过节”就是好事情,意味着有趣好玩还有好吃的,可是作为爸爸妈妈,我们真的了解万圣节是怎么一回事吗?大家跟着小编为孩子叙述万圣节吧。

本来关于万圣节以及想要认真正经谈的死亡教育我觉得等小妞大一些再聊会更合时宜,毕竟这个公主号很多关注者的宝宝都是和小妞差不多大月龄的,但是现在我觉得不能再等了...毕竟我身边两个文化人的答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

关于万圣节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一个祭奠亡灵重返人间的节日,比如墨西哥的“亡灵节”(Día de los Muertos)、奥地利的“全亡灵周”(Seleenwoche),以及中国的“中元节”,日本的“盂兰盆节”(Obon)还有西方基督教的“万圣节”(Halloween)。

万圣节的英文 Halloween其实是 All Hallows' Eve的缩写,也就是“诸圣节的前夜”。在基督教年历里是纪念亡灵和圣人的节日。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我们就来分享一个流传比较广的: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0月3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

他们认为这一天是一年中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11月1日就是严酷的冬季开始的第一天。因为冷热交替,因此生死边界会变得非常模糊而且容易穿越,他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夺去他们的生命,于是在这交替之际熄掉炉火和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这一年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吗?万圣节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说的西方的“鬼节”。但是这个节日,从孩子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全都参与(中老年主要负责买糖),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趣味,甚至很多孩子早早的就为万圣节要装扮成什么样子而煞费苦心(你在中国见过哪个孩子和家长说盼望过中元节的么?打不断你的腿都不算是亲生的)。一个在我们看来本该充满着悲伤气氛的节日,为什么在西方反而成了人人期盼的好玩的日子呢?欧妈觉得,这应该得益于西方的“死亡教育”。

你没听说过这个词不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和刚刚提倡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性教育一样,都是我们教育方式和理念里所缺少的情感类教育。不同的是,我们缺失的性教育是因为父母觉得性很羞耻,而死亡,则是忌讳莫深的。

“什么死呀活呀的,你懂啥?”

“别总说死,不吉利。”

“小孩子不要瞎说,小心晚上鬼来找你!”

这些话,耳熟吗?

在父母眼里,甚至每个中国家庭里,si 这个字是非常忌讳的,似乎说出来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此我们这一代的死亡教育是一张白纸,统统为零。

我们在幼年时期经历亲人离世等变故时,大人会告诉我们:他(她)睡着了。我五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当时家里人就是这样对我说的。后来回到爷爷家,再也见不到奶奶,又想到奶奶是“睡着了”,一度非常害怕睡觉。害怕爸爸妈妈睡觉,害怕自己爱的所有人睡觉,并且试图去警告他们“睡觉很可怕,不要睡觉”,在那时我的心里“睡着=死亡”。想来,这应该是人生之初对于死亡的理解吧,充满着恐惧的同时,也充满着困惑。

第一次深刻的了解到“死亡”,是自己养了很久的仓鼠没能熬过冬天,妈妈带着我把它埋在了院子里(现在想来非常感谢当时妈妈没有直接把它扔了,而是带着我一起埋掉它),和我说它以后再也不会吃东西再也不会跑来跑去,也不用给它打扫卫生了,可是它会一直住在这里,帮助花儿成长,帮助院子里的植物更茁壮。那时候我才明白“死”代表着不呼吸不吃饭不能行动。

当我有了小妞之后,我终于懂得了成人世界里的每一次逃避,都折射出我们的害怕、恐惧和不安,因此也很难指引孩子正确理解生命的过程。我们觉得孩子早晚会懂,所以没必要带着他们理解,一直回避到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弄懂为止。

那么当孩子向我们提问关于死亡的话题时,我们该如何回答呢?

妈妈,死是什么?

当孩子这样提问时,一定不要用隐晦或者模糊的概念试图蒙混过关,而是提供简单清晰的回答,只有大人的世界里“死”才是忌讳的不吉利的,对于孩子而言这只是各种不明白的现象中的一个。

这时候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后面的问题越来越具体时,相对来说回答的难度也就降低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不呼吸、不吃饭、不见面、不走路“等等基本生存需求的方面来回答,更佳有助于他们理解。

妈妈,我生病了会不会死?

关于生病是不是就会死掉的担心,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在孩子的世界里,生病没有轻重之分,只有“生病”“健康”两个选项,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忽然变的非常爱哭闹,请仔细回想是不是曾经播在他们心里的“XX因为得病了去世了“的种子,所以在我们谈起因病离开的人时,一定要记得为孩子多做一些解释:比如普通的生病是不会死的,只有非常非常重的病才会让我们失去生命。

妈妈,你会不会死?

当孩子明白人死了之后就消失了,他们的小脑袋里就开始担心自己最爱的父母会不会也这样,这个在成人世界看起来晦气又粗鲁的问题,其实满满的都是他们的担心: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也担心没有人来照顾自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孩子解释说:妈妈很爱你,妈妈会陪着你一直成长到你可以独立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宝宝。即使妈妈不在了,还有爸爸,还有家人和好多和妈妈一样很爱很爱你的人一起照顾你,但是妈妈一定会活好久好久,陪伴你好不好?

当然在平常的生活里,比如此刻的秋季就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时刻,落叶也是生命凋谢的例子。每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掉到泥土里,尽管它们失去了生命,但是滋养了泥土,给予大树成长的养分,来年又是枝繁叶茂满树繁花,谁说我们的一生不也是如同大树的四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呢?

关于死亡的教育,说到底是一场关于爱和生命的教育,尽管沉重晦涩,但却无法回避。生命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过程,它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爱的停止和消失。

当然,同样是祭奠类的鬼节,为什么万圣节就嗨皮又好玩,我们的就阴森恐怖呢?大概是因为:

西方鬼的形象:可爱,逗比;